暮春时节,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后仙庄村绿油油的麦田里,旱碱麦进入快速生长期。
4月16日,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仙庄片区一处旱碱地麦田。张国文 摄
沧州地处渤海之滨,是滨海盐碱地的典型区域,过去当地流传着“春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十年九不收,糠菜半年粮”“旱了收蚂蚱、涝了收蛤蟆,不旱不涝收碱嘎巴”的俗语,土地盐碱化严重。
近年来,沧州市以提升盐碱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以试点建设为引领,以平台建设为支撑,结合实际探索出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的有效途径,全力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大文章。
当地有效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加强“以种适地”,新培育的11个旱碱麦新品系已进入审定程序,新审定了沧麦18、泊麦20两个旱碱麦新品种;建立旱碱麦繁育基地6.15万亩,年繁种能力达到1.8万吨;已建成旱碱麦育种、种植、推广、加工四个体系。
目前,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正在实施北部河渠连通提升改造及引水灌溉项目,积极推进15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以“育种”和“治地”等关键环节为重点,当地与河北农业大学合作共建盐碱地特色产业研究院,探索应用盐碱地改良新技术,同时开展促进剂、新型肥料、草粮轮作、品种鉴选等技术试验研究。积极推广标准化种植,10个百亩攻关田、4个千亩示范方、4个万亩高产片建设点位及建设项目,以及“六统一”管理模式正在全面推进。
工人在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一家农业科技公司面食生产车间制作面花。新华网 骆学峰 摄
在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一家农业科技公司产品展示区,工作人员展示旱碱麦千层馒头。新华网 骆学峰 摄
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农业农村发展局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说,去年12月份,黄骅旱碱麦区域公用品牌在北京正式发布,14家旱碱麦龙头企业与北京新发地100多家优质经销商对接洽谈,累计签约额达1亿元。黄骅盐碱地打造“绿色粮仓”做法入选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
4月16日,在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后仙庄村一家面花非遗工坊内,工人在制作面花。张国文 摄
2023年,沧州市100.2万亩旱碱麦获得丰收,亩产达到245.4公斤,总产达到24.5万吨;秋播旱碱麦达154.7万亩,种植面积扩大了54%,目前长势良好。全产业链条不断延长,“黄骅旱碱麦”被列入全国“土特产”推介名单,5个旱碱麦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证书。市级以上旱碱麦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到13家,年加工能力达到90万吨。当地培育了“黄骅苜蓿”“南齐茴香”“碱地梨”等多个特色农业品牌,盐碱地农产品全产业链产值达135亿元,盐碱地上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实效。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Copyright (C) 1999- www.bandworld.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环球快报网 网站地图 备案号:皖ICP备2022015281号 邮箱:bgm123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