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世纪的目光」系列讲座始办于2016年,每期的主题人物都是在中国文化领域有着杰出贡献的世纪老人。最近的五期活动,我们有幸邀请到五位世纪老人亲临现场,与相关的作家、学者一同带领现场读者回顾往昔,穿越一个世纪的目光,回味大师们的精彩人生和经典作品。
你还记得他们的故事吗?让我们再次重温高光时刻,感受大师的风采!
01穿越世纪的目光·袁伟时
他是93岁高龄的史学大家,一生读书、教书、写书,与历史结下深厚缘分。他的分享,让我们看到了被忽略的“盗火者”,也让我们学会了如何以更加宽广的视野去审视历史与现实。
对谈中,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周孜正透露了袁先生的健康秘诀:规律生活、勤于写作。他说,袁教授不善交际,不屑攀附。深圳大学文学院教授、一级作家南翔说,袁先生为人善良、对历史深情、遇困境乐观,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人。
“从世界看中国,说真话,说自己的话。”
——袁伟时
02穿越世纪的目光·刘斯奋
他是跨界奇才,以“似鸟非鸟、是兽非兽”的蝙蝠自诩,用他的作品和人生经历诠释了何为“跨界”的魅力。他的作品,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多面的自我;他的故事,不仅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他的作品,也为我们思考中国文化认同提供了启示。
对谈中,他与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林岗高屋建瓴地反思中国现代化转型的历史进程,令现场风光无限;《刘斯奋评传》作者谭运长认为,他的作品对于理解中国历史的思想源流和内在规律性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
“江湖浪迹任消磨,一旦逢春意气多。愿化明珠三万斛,直教流影乱星河。”
——刘斯奋
03穿越世纪的目光·蒋子龙
他是“改革文学”的领军人物,以一部部脍炙人口的作品,记录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社会变迁。回顾自己曲折的文学之路,他让我们明白坚持和努力比天赋更重要。他深信,只要作家能坚持初心,不断反思和探索,作品就会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建军曾言,蒋子龙的作品具有一种“庄严”的力量,他的文字质朴、热情、家常,同时也是成熟的。南翔则提到,蒋子龙先生的作品,尤其是改革文学,一定是可以载入中国当代文学史的。
“我的才华是靠不住的,我的才华很少,我主要靠坚持,坚持比才华牢靠。”
——蒋子龙
04穿越世纪的目光·朱正
他是鲁迅的“隔代知己”,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扎实的史料,为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还原了一个更加真实、立体的鲁迅形象。他认为,对鲁迅的研究不仅是对一个伟大作家的致敬,更是对时代精神的深刻挖掘。
他曾说“所有的书都应该是前人没有的,后人要看的”,这句话让多年老友、《书屋》杂志的创始人周实印象深刻。“他在学习和研究上的执着,是我们从小就看到的,他下了班就沉迷于做研究”,他的这份执着,也对儿子朱晓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个作家最好能够贡献一点建设性的东西。”
——朱正
05穿越世纪的目光·公仲
他的故事,就像是一本厚重的书,每一页都记录着与文学紧密交织的故事。从南昌的求学之路到法国巴黎的留学生涯,再到回归祖国投身教育与文学研究,他始终保持着对学术的热爱与追求。他致力于推动世界华文文学的交流与发展,并强调新移民文学的重要性。
在学生李洪华的眼里,公仲老师不在意自己的知名度,默默地为文学做贡献,进行拓荒工作;学生南翔也笑言,公仲老师身体状态好,格局大,视野广阔,是大家的楷模。
“新移民文学的发展,不仅是文学的传承,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见证。”
——公仲
五期活动,五位嘉宾,五段传奇。他们的故事和思想,如同穿越世纪的目光,照亮我们对文学的热爱与追求。
关于「穿越世纪的目光」
「穿越世纪的目光」是由深圳市福田区图书馆推出的以中国文化领域有杰出贡献的世纪老人为核心,倡导经典文学阅读的名家对话讲座活动。每期活动邀请3-4位与当期人物有关的知名作家、文化学者对主题人物及其作品进行解读,通过大家对谈、推荐相关图书馆藏,和市民读者一起交流思考,让市民读者享受到高质量经典文学阅读体验。
▲往期精彩
在碎片化阅读盛行的今天,「穿越世纪的目光」将大型讲座与经典阅读相结合,以当代文化领域卓有成就的集大成的世纪老人为话题,主题鲜明而意义深远。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Copyright (C) 1999- www.bandworld.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环球快报网 网站地图 备案号:皖ICP备2022015281号 邮箱:bgm123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