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23年9月17日15时33分,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也是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数量增至57项。
国家文物局供图
目前的考古发现显示,中国古人栽培茶树的历史可追溯至6000多年前,随后茶的种植、饮用和茶文化从我国相继传到邻国,并逐步走向世界。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是公元10世纪以来,布朗族先民发现和认识野生茶树,利用森林生态系统,与傣族等世居民族一起,探索出“林下茶”种植技术,历经千年的保护与发展,形成林茶共生、人地和谐的独特文化景观。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是保存完整、内涵丰富的人工栽培古茶林典型代表,由5片古茶林,9个布朗族、傣族村寨以及3片分隔防护林共同构成,至今仍保持着蓬勃生命力,是我国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也是人与自然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符合世界遗产标准III和标准V,反映了传统茶祖信仰基础之上,政府管理与基层自治相结合,形成独特的古茶林保护管理体系。这一体系充分尊重了当地气候条件、地形特征和动植物种群,实现了对文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展现了山地环境下布朗族、傣族等世居民族人民对自然资源互补性利用的独创传统,而遗产构成要素中的村寨与传统民居建筑在选址、格局和建筑风格方面,也体现了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利用。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在大会发言中向世界遗产委员会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表示感谢,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于“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喜悦和振奋。他表示,中国将在加强规划、应对气候变化、鼓励村民参与、规范旅游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确保“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突出普遍价值永续传承,并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承担更多责任,为推动各国文明交流互鉴、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Copyright (C) 1999- www.bandworld.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环球快报网 网站地图 备案号:皖ICP备2022015281号 邮箱:bgm123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