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情况
郭晨凯制图
“全球首家停产燃油车的传统车企”——此前一直以“新能源汽车引领者”自居的比亚迪,可以在自己的名字前换个前缀了。
4月19日,比亚迪发布业绩预告,预计今年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6.50亿元至9.50亿元,同比增长174%至300%。比亚迪将业绩大幅改善的贡献归结于新能源汽车销量走高和市场占有率持续攀升。
在今年3月纯燃油车的销量已经为零后,4月3日晚,比亚迪公告,自2022年3月起停止燃油车的整车生产。未来,比亚迪在汽车业务上将专注于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业务。
王传福,比亚迪创始人,也因其锋芒被称为比亚迪“狂人”。20年前,他拿到在港上市融到的20亿资金,力排众议“跨界”造车,收购秦川汽车拿到整车生产的牌照。如今,比亚迪抽刀断“油”,做全球传统车企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又是否能延续“神操作”呢?
变局与困局
有人说,比亚迪停产燃油车,是一桩改变百年来汽车产业格局的壮举;也有人说,比亚迪停产燃油车,是王传福不得已而为之的背水一战。
比亚迪在回复记者采访时表示,停产燃油车的考量因素之一是为了实现“双碳”目标。2021年11月,在苏格兰格拉斯哥举行的COP26气候变化会议上,比亚迪签署《关于加速向零排放汽车和货车转型的宣言》,承诺到2035年在主要市场实现零排放,与比亚迪一道签署该协议的,还有沃尔沃、福特、通用、梅赛德斯-奔驰和捷豹路虎等五家车企。
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新能源汽车异军突起,加快了全球汽车工业的大变局,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更是独领风骚。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
比亚迪的数据显示,2021年,比亚迪的新能源车销售60.38万辆,同比增长218.3%,占总销量的81.58%,连续9年销量全国第一。今年一季度,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28.63万辆,同比增长422.97%。对比特斯拉同期交付超31万辆,两者相差不足3万辆。
“虽然比亚迪不是一线燃油车企,但其此次动作将对其他车企树立标杆。”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比亚迪的燃油汽车销量持续下滑,在汽车行业不占优势,并且核心技术与品牌知名度均存在劣势。同时,其燃油车品牌也较多,单一车型没有规模经济效益很难盈利。
在全面转向新能源车的背后,比亚迪面临着燃油车市场大幅萎缩的困境。2021年,比亚迪燃油车的销量下滑至14万辆,同比下降41.7%,其销量也首次被新能源汽车年销量超越。
“如果继续产销燃油车,也势必将阻碍其新能源车的发展。停产燃油车,比亚迪在配置新能源车产线的生产效率等方面将会得到提升。”一位不愿具名的新能源车产业链人士告诉记者。
机遇与挑战
“新能源车取代燃油车是一个不可逆的历史潮流。”比亚迪回复记者称,公司停产燃油车是出于自身战略发展考量,也是为实现“双碳”目标、解决能源安全问题以及顺应行业发展的重要决定。
“新能源车赛道是未来10年或30年的市场主流需求。”基石资本合伙人杨胜君告诉记者,新能源车是中国汽车工业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重要突破口,希望整个产业链都能快速往国内转移,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集群。只要相关企业构建了代表未来的技术和产品,就会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面对新能源车的广阔赛道,目前,世界上正式亮出停售燃油车时间表的车企在陆续增多,比如沃尔沃、捷豹、大众、奥迪、福特、本田都已经明确给出了停售、停产的具体日期。
比亚迪“先人一步”全面拥抱新能源车,看准的自然是大势所趋的机遇,然而,前行路上的挑战不得不正视:一方面要在拥挤的新能源赛道上从激烈的竞争中突围,另一方面则是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缺芯”缺料带来的供应链保障压力等。
近一段时间以来,包括比亚迪在内的诸多车企纷纷涌入上游原材料领域进行投资。作为动力电池的巨头企业,比亚迪自然不甘居后。3月22日,盛新锂能公告称,拟定增募资不超过30亿元,引入比亚迪作为战略投资者,促使双方在锂产品领域开展长期合作。
王传福说,目前,上游原材料价格暴涨是行业需要克服的挑战。比亚迪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布局锂资源储备。
“缺芯”则是全球新能源车企的又一大长期挑战。王传福表示,比亚迪在坚持核心半导体自主可控的同时,根据2022经营计划提前做风险储备,锁定了产能。目前,公司已积极与上游供应商保持频繁沟通,对增长极为迅速的汽车半导体市场的重要性达成共识,保障产能提升。
新能源车争夺更为激烈的还在于另一个隐性的“赛道”。王传福表示,比亚迪将持续加大汽车智能化的开拓力度,从感知、决策、执行三方面,积极探索与不同专业领域伙伴的合作。
但作为重要竞争力的体现,智能化显然仍是比亚迪的短板所在。不久前,比亚迪选择百度作为智能驾驶供应商。此外,比亚迪与英伟达在智能驾驶技术方面达成合作,计划从2023年上半年起在其部分新能源汽车上搭载英伟达DRIVE Hyperion平台。
比亚迪“孤注一掷”全力驶向新能源赛道,未来究竟会如何?只有时间才能给出最后的答案。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Copyright (C) 1999- www.bandworld.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环球快报网 网站地图 备案号:皖ICP备2022015281号 邮箱:bgm1231@sina.com